找到相关内容283篇,用时10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月溪法师: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

    六祖法宝坛经》),亦即“菴摩罗识”,中名“白净识”。此儒家所称之“先天无极”、《中庸》言“天命之谓性”、老子之“清净无为”、孟子之“浩然之气”、宋儒之“吾心宇宙”是也。如能到此境界,是无知灭...空洞缥缈、无知、黑冥不明的,此系一种迷源,切须打破。然如何方可打破?即使用观照般若,利用方便般若向裹面返看,行住坐卧时或已,积之既久功夫一到,则豁然开朗,倏然自破,而妙明自性即行显示耳。古德有偈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589263.html
  • 佛国昔旅

    壮观。坊上横刊“南海圣境”四个大字,其旁刊有二联云:   “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,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。”   “一日两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,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知。”   大半天的轮船生活...我们坐轿,我为不辜负这班人的盛意,决定连那和尚一共要了三张藤轿。临上轿时,我又过去相一相这石亭的名字儿,叫“回澜亭”。一路闲花野草,甚是茂盛,山既不高,路亦自然平坦险了。此时还不过四点钟光景,今天原...

    孔另境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7461793247.html
  •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

    心念舍弃,因为它也是一种烦恼。当他把、观的心念(寻、伺)舍起后,就会慢慢进入观(又称为伺)。这时,他的心静如水,处在清明的状态,内心一片平静,很清净,这叫内静,与初禅的觉身宁静有所不同。   由于二禅是观,他的内心再也不去思维和判断所接触的境界,不起语言的分别,因此这种定也叫“圣默然定”。一个人进入二禅之后无眼、耳、身识,唯有意识。二禅有四支,即内静、喜、乐、一心。   内...

    妙音一叶

    |止观|定慧|禅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420588294.html
  • 参禅宜观心

    豁然如托空,寂尔少时间,唯觉所得,即,异乎木石,此是初心处。冥然绝虑,乍同死人,能所双忘,纤缘尽净,阒尔虚寂,似觉无知,无知之性,异乎木石,此是初心之处,领会难为。人初心时,三不应有...参禅贵实践,要真参实悟,才能得到受用。所谓真参,就是要在不落言诠、寻思、拟议处用功;所谓实悟,必须悟在所得处。所以六祖大师说: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说似一物即不中,岂有死执一法能参禅!然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5739721.html
  •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

    (寻、伺)舍起后,就会慢慢进入观(又称为伺)。这时,他的心静如水,处在清明的状态,内心一片平静,很清净,这叫内静,与初禅的觉身宁静有所不同。  由于二禅是观,他的内心再也不去思维和...坐禅的人,若要身体没病,至少要达到第四步骤,既是进入未来禅。  但是,有些人静坐时,心所知地昏昏沉沉,他也以为自己的身体不见掉,这不叫做未来禅,而是他的心念不知去了哪里?若要达到未来禅,必须达到欲界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1942351.html
  • 佛法的修道次第:《七车经》

    ,逮四增上心,易不难得。”“离欲、离恶不善之法,有有观,离生喜、乐,逮‘初禅’成就游,是谓圣弟子逮‘初增上心’。”“、观已息,内静、一心,观,定生喜、乐,逮‘第二禅’(即一般所简称的‘二禅...未成正前,也曾经与阿罗罗伽罗摩一样,自证“所有处”,与罗摩一样,自证“非有想非想处”,但却自觉“此法不趣智,不趣觉,不趣涅盘。”所以经中说,这是修学的过程,而不是终站。往后,在专注力或禅定的基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1753544.html
  • 各种禅定的差别

    也是一种烦恼。当他把、观的心念(寻、伺)舍起后,就会慢慢进入观(又称为伺)。这时,他的心静如水,处在清明的状态,内心一片平静,很清净,这叫内静,与初禅的觉身宁静有所不同。  由于二禅是...身体就不会因失调而生病。因此,一个坐禅的人,若要身体没病,至少要达到第四步骤,既是进入未来禅。  但是,有些人静坐时,心所知地昏昏沉沉,他也以为自己的身体不见掉,这不叫做未来禅,而是他的心念不知去了...

    广超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5655738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如何显明真心

    心有所知,身必;身有所,心则无知。今则不然,身触硬物,心即不软。或心觉烦燥,身则燥动,身心不离,怎能说心在身外呢?  3、执心潜眼根。若执这个能知之心潜伏在眼根中。如人戴上眼镜,虽罩着眼,但不...但虚空是无知,那身体也就不觉。倘若心眼在虚空有知觉,身当,一身不能有二。承上所说,执心分明暗,绝此理。  5、执心则随有。若认为攀缘心随所合处,心则随有,心缘内则在内,缘外则居外,缘极即潜根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0462594.html
  • 谈佛说四识住舆五受阴

    就会增诸触,使六触入处所触,即成“六触入处”,郎是眼触入处,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触入处。无明触处以后,就生起有、有无、我胜觉、等等。若行者于六触中舍离无明而生明,即不生有、有无、胜觉、等,卑觉、我知我见觉。那末,原来所生的无明触郎灭,代之而起的是明觉,有了明觉,则不摄心住,不摄心住,郎不为五受阴系著。   五受阴是苦、无常、变易法   行者于五受阴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4465875.html
  •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禅学基础知识

    )舍起后,就会慢慢进入观(又称为伺)。这时,他的心静如水,处在清明的状态,内心一片平静,很清净,这叫内静,与初禅的觉身宁静有所不同。 由于二禅是观,他的内心再也不去思维和判断所接触的...失调而生病。因此,一个坐禅的人,若要身体没病,至少要达到第四步骤,既是进入未来禅。 但是,有些人静坐时,心所知地昏昏沉沉,他也以为自己的身体不见掉,这不叫做未来禅,而是他的心念不知去了哪里?若要达到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513787504.html